林曦《書法課》杭州讀者見面會現場
12月26、27日,水墨畫家林曦帶著自己的新作《書法課》,來到上海、杭州,和讀者朋友們見面。林曦從自己十年來面向零基礎成年人的教學經驗出發,將多年來對于書法的認識、思考、體悟凝練成書。《書法課》將“心手相應,知行合一”的理念貫穿于始終,全面呈現了學習書法的方法,引領讀者從文化與藝術的角度重新認識書法,為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。
林曦《書法課》上海讀者見面會現場
林曦:傳統也時髦
水墨畫家林曦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,幼時受家庭熏陶,6、7歲便開始學習水墨畫、書法,12歲時在巴黎舉辦了個人畫展。她的水墨畫作品擅長描繪當下的生活,筆墨師法古人,有樸拙天真的樣子,也細膩靈動,尤其喜畫花朵、孩童、案頭玩意等美好小景。
2011年,她創辦了暄桐教室,開始教授零基礎成年人深入書法與傳統,課程包括書法、繪畫、經典閱讀等內容,倡導“無用之美”,為許多熱愛傳統文化的同好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。有人說,“暄桐帶起的是一股風潮,幾年前,很多人還覺得傳統文化老土,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化的根基對社會是一種濡養。”
林曦《書法課》上海讀者見面會現場
林曦《書法課》上海讀者見面會簽售現場
林曦分享成書過程
這次在上海的讀者見面會上,林曦分享了整個成書的經過。為了籌備這本書,林曦至少看了一百多本與書法教學相關的書籍,尤其是民國時期的,書稿也被再三推翻重寫,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第四遍。做創作的人對自己是非常苛刻的,最開始她覺得如果大家能讀到一本書,對書法、對寫字這件事情能夠有一個全面的認識,甚至是可以馬上開始,這是最好的。后來發現,書法包羅萬象,但因為我們從小都上過寫字課,寒暑假的時候寫過幾幅大字,就覺得只要我是個中國人,拿起毛筆來就應該可以寫。但事實并非如此,書法是一個藝術門類,是需要系統訓練、需要很多背景知識,既要認知上,也需要實踐上的知行合一才能學好的,一點都馬虎不得,難度完全不亞于學任何一門樂器。
正如藝術家陳丹青在他為《書法課》寫的序言中所說:“……這時再來看林曦女士近十年的一攤子教學,倒是苦心經營而又能善作調理的美談……此所以說林曦苦心經營,是說她不愿降低書畫的格,更不愿放任教與學……又說她善作調理,是指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,盤活書畫教學。”
林曦《書法課》杭州讀者見面會現場
耕一畝心田,種桃李春風
我們生活越來越忙碌,花時間精力去學習書法是否值得呢?看到現場來了那么多喜歡書法的朋友,就知道越忙碌越需要有一個可以安放自己的精神空間,讓人從日常瑣事中跳脫出來的寄托。
在杭州的讀者見面會上,林曦分享了作為一個藝術家如何能夠有更多的成果——就是要像農夫一樣勤勉用功。無論生活的底色是雄壯還是平淡,都要為自己種下一片桃李春風,如田中的耕牛農夫,看好自己的那一塊小小的園地,勤懇勞作,呵護長養自己的心。而暄桐教室也總是在強調著,我們學習書畫,不是為了成為字比別人寫得好的人,而是經由一門功夫,磨心練手,有能力實現一種美且自在的生活。
林曦《書法課》杭州讀者見面會現場嘉賓合影
林曦《書法課》杭州讀者見面會現場嘉賓合影
《書法課》便是以寫字為切入點,讓更多的人通過這樣一個契機,能夠用古人的趣味與智慧來滋養當下的生活。從一個字,到一件書法作品,再到人生某一階段乃至整個人生,把它們當作一件藝術品對待,好好踏實用功,耐煩耐勞,如農夫一樣,埋頭耕種。
【相關圖書】
《書法課》林曦 著
水墨畫家林曦從自己十年來面向零基礎成年人的教學經驗出發,將多年來對于書法的認識、思考、體悟凝練成書,為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。
《書法課》全面呈現了學習書法的方法,將“心手相應,知行合一”的理念貫穿于始終,涵蓋具體技藝的練習、學習的步驟、功夫的積累與精進、學習心態的調整落定、書法的內涵與意義、藝術欣賞的方法等各個方面。隨著學習的深入,“書法”這個詞便漸漸從一個平面的概念,生長成一整個系統,和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。它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,通過技藝的修習,幫助我們形成新的視角,親近傳統文化,感受藝術之美,通過學習和實踐和所得滋養自我與當下的生活。